欢迎光临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剧院动态 > 公告信息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2-04-20 热度:974

10.png

项目实施背景及特点

      枞阳腔(吹腔)清初形成于安徽枞阳(现属铜陵市)、 石牌一带,因用笛子伴奏,又名吹腔,曾是徽班和徽戏所唱的主腔之一,迄今有近300年的历史。清初始,枞阳腔(吹腔)随徽班流播天下,并成为众多剧种的组成部分,它们至今依然地跨二十余省区,呈现在京剧、昆曲、徽剧、婺剧、绍剧、瓯剧、赣剧、宁河戏、滇剧、川剧、桂剧、祁剧、广东汉剧、粤剧、西秦戏、柳子戏、莱芜梆子、蒲剧、梨簧戏、安庆弹腔等南北各地五十多个剧种的舞台上。

      据不完全统计,专唱枞阳腔(吹腔)的传统剧目(吹腔戏)约一百出左右。吹腔戏舞台表演质朴简练,以演唱红生、小生、花旦、青衣、武生见长。在其流传中虽然名称有变,如称乱弹、松阳腔、石牌调、芦花等,但它们的曲调和结构基本相同,有鲜明的同一性。吹腔为男女分腔,各有一支旋律相对稳定的曲调以及它的系列变化板式。女腔悠扬婉转、极富歌唱性,男腔则具沉雄、豪迈之美。

项目介绍

      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素质、掌握精湛专业技能的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 解决艺术发展特殊的、急需的、紧缺的高端专业人才,为枞阳腔(吹腔)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弘扬起到助力作用,继而推动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护传承枞阳腔(吹腔),本项目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专业戏曲院团,招收45周岁以下表演人员30名,旨在通过此项目,发现、培养、造就一批有潜质、有才华的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聘请国内知名戏曲理论专家及戏曲表演艺术家,通过短期密集培养,进行枞阳腔(吹腔)传统折子戏教学,传授表演技艺和传承声腔艺术风格,为学员提供名师传戏、舞台实践、提高技艺的机会,同时达到传承枞阳腔(吹腔)经典剧目,弘扬枞阳腔(吹腔)优秀文化的目标。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系国有专业文艺院团。剧院近年来创排《青铜之恋》、《御史夫人》、《开花的稻秸垛》等多部大型戏剧作品,获文化部全国优秀现代剧目展演优秀奖、文旅部颁发优秀剧目奖、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及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近年来剧院还注重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保护与传承枞阳腔(吹腔)这一传统声腔。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举办了“全国枞阳腔(吹腔)学术研讨会”“全国枞阳腔(吹腔)声腔艺术展演”,成立了中国戏曲学会枞阳腔(吹腔)研究分会,同时挂牌成为铜陵市枞阳腔(吹腔)传承保护中心。

      项目合作单位为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前身是1978年2月成立的安徽省戏剧创作研究室,1979年成立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1984年定名为安徽省艺术研究所,2008年更名为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安徽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安徽省国家艺术基金中级管理中心设在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集中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专家学者,形成了突出的人才优势。先后有时白林、徐志远等13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泰山、李春荣等11名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全省艺术学术领域的“人才高地”。先后主办或承办“徽调·皮黄学术研讨会”“黄梅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徽班进京200周年暨程长庚研讨会”“百年辉煌——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戏剧作品研讨会”等有影响的大型学术研讨会;2015年、2016年、2018年相继成功申办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庐剧作曲人才培养”“地方戏青年评论人才培养”,获得广泛好评。

国家艺术基金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培训安排

      一、 招生安排:

      本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通过竞争择优入选学员30名。入选学员的年龄原则上为45周岁以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在职青年艺术人才。同时,学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中的一条:

      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

      2.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3.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报名条件:未参加过国家艺术基金同类项目。能保证集中培训期间脱产学习(由所在单位或当地管理部门在报名表上盖章确认),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凡是具备上述条件的,通过个人申请或单位推荐,均可申报。

      二、 招生人数:30人;

      三、 培训地点:安徽省铜陵市;

      四、 实施时间:

      2022年3月—10月底。(具体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调整)

      1.招生及遴选:3月25日—5月10日;

      2.开班仪式:5月20日;

      3.集中理论教学:5月20日—28日;

      4.线上表演教学:6月1日—9月30日;

      5.集中剧目教学:10月10日—10月30日;

      6.结业演出:10月31日。

      五、 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戏曲音乐的文化价值》、《皖江古戏曲声腔带的地域流布及代际关系》、《枞阳腔与清代戏曲》、《中国戏剧版图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等;

      剧目课程:吹腔戏《水淹七军》、《百花赠剑》、《戏牡丹》、《宋江杀惜》、《高老庄》等。

      六、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阶段实践(剧目学习前期准备情况、课堂实践情况、课后复课等)占30%;最终完成作品占30%;参加展演、发表作品或参加汇报演出占2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七、 授课专家:

      本项目将邀请王馗、汪人元、路应昆、赓续华、张刚、朱飞跃、谢柏樑、杜建华、吴新苗、赵景勃、张居淮、徐志远、李泰山、李春荣等多位国内知名戏曲理论专家,以及章其祥、沈昳丽、黎安、王伟、王丹红、王丽娟、冉虹、张国培、樊启知等多位表演艺术家共同授课。

      八、 学员管理: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学员入选后,将针对每位学员实施跟踪管理、阶段检查与结业评价。在培训中学员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取消其培养计划:

      1.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和培训有关的规章制度;

      2.在学习中给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3.在学习、创作实践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

      4.出勤率低于培训周期90%。

      九、 报名及招生:

      1.报名时间:2022年3月25日—4月30日;

      2.报名所需材料:

      报名表一份(见文后附件1)、艺术成就简介1份、本人一寸照片2张、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1份、近年来演出的代表作品5分钟左右录像视频1份(可刻录U盘或发送邮箱)、本人作品获奖证书及相关业绩支撑材料复印件1份、所在工作单位开具的同意脱产学习证明电子版(加盖单位公章,见文后附件2)。

      以上所有材料电子版请于4月30日前发送至电子邮箱:1932053222@qq.com(文件请备注:国家艺术基金报名+单位+姓名+联系电话),纸质材料邮寄至: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义安南路27号铜陵市艺术剧院办公室3楼,余老师收(邮寄请备注“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报名材料”)。

      3.录取方式:

      报名截止后,项目组将组织专家按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规定进行学员遴选,择优录取。对于入选学员将以电话方式通知学员并发放电子录取通知书,请务必保持电话畅通,并于指定日期报到。录取名单将于5月10日前通过铜陵市艺术剧院、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官网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收到录取通知逾期未回复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未录取学员不再通知。

      十、 其他:

      1.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3《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2.联系方式: 

      余老师:18356989954;

      吴老师:13955946362;    

      3.注意事项:

      参加培训学员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要求,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检查,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学员培训报到时应提供本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及行程码,并确认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来自疫情高、中风险等级地区或培训前去过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报到时按照培训地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培训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如身体出现异常症状须及时报告。

说 明

      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培训学员,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本简章最终解释权归《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组委会所有。

      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附件1  国家艺术基金《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项目》 报名申请表 

请扫码下载

11国家艺术基金《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项目》 报名申请表.jpg

      附件2 同意脱产学习证明

请扫码下载

12 同意脱产学习证明.jpg


      附件3 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请扫码下载

13培训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jpg